明日便是冬至了,冬至雖說只是一個節氣,但老百姓對其也是非常重視的。提起冬至,我們其實并不陌生。俗稱“冬節”,民間甚至有“冬至如大年”的說法。北方人在冬至都是吃水餃度過的,現在如果有小朋友不吃的話,家長還會嚇唬小朋友說“冬至不吃水餃,耳朵會掉哦。”我們這里有吃赤豆糯米飯,吃麻團的傳統習俗。一家大小回家團圓吃上熱氣噴噴的糯米飯,不僅嘴里吃的香,心里也是暖乎乎的。在一年中最冷的這一天,沒有什么比喝上一口熱湯和吃上熱乎乎的糯米飯更幸福的事了。
還記得小時候,冬至的前些天,奶奶會先用天落水或者井水將糯米浸上幾天,晾干。到了冬至夜的那天,村里早就炊煙裊裊,家家戶戶開始早早的準備今晚的“冬至團圓飯”。我奶奶也不例外,燒了一大鍋糯米飯,揭開鍋蓋,香氣撲面而來。奶奶一鍋鏟一鍋鏟的把糯米飯從鍋里鏟到已經鋪滿豆粉的竹匾里,因為是新一年收上來的糯米飯就特別的“粘鍋”,所以這一步也是很費力氣的活。奶奶手腳麻利地把糯米飯放進去后,用搟面杖把糯米飯搟搟平,然后用勺子把匾里的糯米分成一個一個圓。用開水拌和糯米粉作“漿頭”,我們家會放紅糖芝麻,放上滿滿的兩勺子紅糖,然后用糯米把餡包住。因為是剛出爐的糯米,所以上手還是十分燙手的,包好的麻團也是十分誘人,里面的紅糖因為燙手的糯米被融化,流出汁來……小時候嘴饞,總是會在奶奶做的時候,吃上個兩三個“肥的流油”的麻團……這個時候大人往往會說少吃幾個,糯米吃多了不好消化,等會兒再吃。因為晚飯也是糯米飯,放了很多赤豆,記憶中特別喜歡最后還粘在鍋上的結牢的糯米飯,像鍋巴特別香,可能是我比較喜歡吃甜的,奶奶會把鍋里剩下的鍋巴上面撒上白糖,再加一把火,熱一下鍋,白糖就都站在鍋巴上,用鍋鏟把鍋巴鏟下來吃,可香可好吃了…….
今天又是冬之夜,又是全家歡聚一堂,共吃赤豆糯米飯的時候。他鄉游子背上行囊回家,和家人坐在一起,一起吃個團圓飯,共享這冬日的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