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《離騷》,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;一個端午節,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;一種愛國情懷,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。而這一切,都是源自于你——屈原。
農歷五月初五,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,又稱重五節、端陽節、端午節。早在周朝就有“五月五日,蓄蘭而沐”的習俗。這天,家家戶戶吃粽子,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。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、灑雄黃水、掛艾枝、喝雄黃酒,殺菌防病。現在,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,為的是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。
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風俗習慣,在端午節,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,有些心靈手巧的人,還會做荷包,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,在里面塞滿艾葉,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。聽老一輩的人說,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。將菖蒲插在門楣里,還可以驅魔祛鬼。在這個古老的節日里,人們包粽子、賽龍舟,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。
在我眼中,包粽子仿佛是一門藝術,至今還未學會。包粽子要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,取出來后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,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,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。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糯米的香味很濃,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紅豆,蜜棗等等,味道都是與眾不同的。我的最愛莫過于是奶奶包的蜜棗粽子了,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,甜中帶點糯米的米香味兒。
我兒時最喜歡看賽龍舟了,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調、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劃著。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,用力地敲著鼓,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、助威聲此起彼落,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,勇往直前……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。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,而且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。賽龍舟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、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,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,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。
由始至終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端午,品粽子,賽龍舟……一想起它,內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興奮,至今仍然回味無窮,歷歷在目。
文/屠玲燕